个案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个案展示 > 个案展示 >

个案分享—小雨

分类:个案展示 日期:2022-09-05
我要分享

 

小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小雨喜欢玩布娃娃、动物模型、看故事书。在生活中,部分情境会引发小雨的行为问题,经过专业的评估,发现目前小雨行为的功能是寻求注意力。

在淳元
每个孩子进入中心后会有完整的干预计划 
 

 

干预前准备 

家长希望透过行为疗育,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精细动作、主动性语言,并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家长表示,孩子会通过手指物品并发出任意声音提要求,会主动看大人,孩子较少主动要求;要求得不到满足会哭闹,孩子会通过摇头表达拒绝,需要帮忙时会手指物品并发出任意声音来表达。看到熟悉的人很少会主动打招呼;会主动开展和妈妈的肢体互动。

 

首次评估  

通过与家长的访谈,对孩子有初步的了解,下一步则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评估,用VB-MAPP《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和安置计划》*对孩子的各领域进行细致的评估。(入学前评估)

 

评估结果  
分析评估结果,孩子在命名、仿说和发音部分得分相对较高,孩子目前比较欠缺的是要求、听者反应和视知觉配对,要求主要训练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老师表达要求,听者反应主要训练孩子依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视知觉配对则涉及到孩子视觉追踪、手眼协调及相同物品配对能力等。(部分)
P 口语 | 孩子目前可以仿说的3-4个字,但是部分目标音只有嘴型未发出声音。
P 要求 | 孩子看到喜欢的物品时会通过手指物品提要求,且过程中眼睛会主动看向老师,让其仿说物品名称时,孩子可以通过仿说物品名称提要求。经观察,孩子会主动说物品名称来要求看到的物品4个,例如:猫、杯、马、狗。未观察到孩子要求缺少的物品,例如:孩子在玩披萨组时,老师把其中一块收起来,其未主动要求。
P 命名 | 未观察到孩子有主动命名;可以命名熟悉的家人和喜欢的物品,例如:爸爸、佩奇;可以命名部分物品,例如:杯子、苹果、狗等。
P 听者 | 在各个方位叫孩子名字时,孩子会看向叫名者;孩子能依指令找到熟悉的家人和喜欢的物品,例如:手机给妈妈、去拿恐龙;能依指令完成部分一步指令,例如:拍手、摸头等;孩子能在自然情境中依指令找到部分常见物品,例如:水杯、纸巾、苹果等。

P 动作模仿 | 孩子未能模仿粗大动作、物品操作以及精细动作。

 

P 配对 | 放拼板时孩子未能找到对应位置,未能完成相同物品配对。

 

 

课程设计  

评估团队依据该评估结果,设计出适合孩子能力的课程。

 

 

二次评估  

孩子入学一年后进行了二次评估,清楚了解孩子入学一年后的进展以及可以弥补的能力。(入学半年后评估)

 

 

评估结果  

孩子入学一年后的分数由37.5分升为61.5分

有很大的进步

 

孩子之前要求部分得分为1.5分

一年后孩子要求部分得分为5分,弥补了一部分要求上欠缺的能力

 

听者反应、命名、配对、动作模仿和游戏领域则是从第一阶段能力突破到第二阶段(部分)

P 口语 | 孩子已建立仿说的刺激控制,例如:当老师说“a”时,孩子说“a”。孩子在EESA分测试里得68.5分,其中第一组得分24分,第二组得分21分,第三组得分23.5分,第四组得分1分,共68.5分。
P 要求 | 孩子看到喜欢的物品时从入学时用手指物品和仿说物品名称来表达要求到能用“我要+名词”来表达要求;孩子在无辅助下(除了“你想要什么”)提出10种不同的要求,例如:孩子看到书本会对老师说“我要书本”;孩子自发性地提出要求,即使索要的物件未在眼前。
P 命名 | 孩子可以命名大部分常见物品,例如:毛巾、菠萝、汽车等。孩子能命名部分动作词,例如:老师做出敲门的动作问“我在做什么”,孩子能够说“敲门”;孩子能够命名部分的动词+名词或者动词+动词的两种成分组合,例如:老师做出拍球的动作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孩子说“拍球”。
P 听者 | 孩子可以辨别接收强化物至少10个,辨别接受至少40个常见物品,例如:西瓜、纸巾等。孩子能在指令下执行10个形体动作,例如:老师说“转一圈”,孩子会转一圈。

P 动作模仿 | 孩子能模仿老师做粗大动作、物品操作和部分精细动作,例如:举手、摇铃和比2等,并能在一些物品中搜寻物品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能和老师做5-6个动作的律动。孩子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发地模仿5个功能性的技能,例如:老师拿毛巾擦手,孩子也会拿起毛巾擦手。

 

 

其他干预  

除了根据孩子评估内容设计的课程外,还根据孩子的情况以及家长的一些需求设计了个别化课程。行为介入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孩子在走廊上走路时,0秒内出现小跑、拍墙、蹭墙或点墙上图片的行为。会拍墙来表达引起关注,而拍墙并不是一种恰当引起关注的行为,因此对此行为进行干预,制定了相应的行为介入计划。做行为介入前期会观察孩子该行为发生的情境和行为发生的时间等对行为基线期进行测量。确定行为定义、介入方法及标准后开始严格进行行为的介入。

 

行为介入计划
·介入目的:孩子持续手放好走路。
·介入方法

自变项(介入策略):DRO(区别性强化其他行为)依变项(介入结果):孩子持续手放好走路。测量方法(事件记录法/计时/时间取样  择一):计时阶段通过标准:连续三次正确反应增加2秒,连续两次错误反应减少1秒。泛化计划:情境(室外感统室)、人物(团队老师)
·基线期程序ABC


 

·介入期程序ABC

 

执行标准:每半小时做5分钟练习,每天至少练习4个时段。第一个时段:9:30-10:00
第二个时段:10:00-10:30
第三个时段:10:30-11:00
第四个时段:11:00-11:30
阶段通过标准:连续3次正确反应增加2秒,连续2次错误反应减少1秒,孩子正常速度走路且未出现小跑、拍墙、蹭墙或点墙上图片的行为持续2分钟进入环境泛化阶段。

执行记录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为期两个月的介入计划中,孩子走路时出现小跑、拍墙、蹭墙或点墙上图片的行为有所减少,孩子手放好走路的正确率持续提高。

 

附表:干预原理简介 图1.1

应用行为分析 ABA 是一门改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环境与行为的关系来制定相关策略
前因-行为-后效原理
A-B-C原理
所有应用行为分析的操作手段都包含对ABC其中一项或几项的操控。前因是指在行为发生以前就存在或发生的环境中的刺激,后果是指在行为发生以后发生的刺激的改变。前因和后果共同决定了行为如何改变
正强化 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的结果
关系的建立(匹配) (匹配)关系的建立即主带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合作行为 合作行为是课程进行的基础
EESA早期仿说技能测试 Barbara E.Esch博士研发的早期仿说能力评估(EESA)分测验,用于评价孩子能重复语音示范的能力

 


 
淳元教育
用专业拥抱差异,用爱陪伴成长
We embrace differences with our profession and accompany you to grow up with caring 

 

 

    


本期作者:李玲玉

 

毕业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专业:应用心理学

从好奇变成喜爱,从喜爱变成热爱,这份工作让我认识到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全新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是点亮我生活的小星星。

 

 

云南淳元教育

联系方式  13888925858(钱老师)19987162053(赵老师)

机构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兴路理想小镇2-8号